你有想過玻璃可以發電嗎?
由我國科學家潘錦功發明的碲化隔薄膜太陽能電池就是一種發電玻璃。通過將4微米厚的碲化隔光電材料均勻的抹在普通玻璃上就能使普通玻璃從絕緣體變身成為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而只需要三塊長1.6米,寬1.2米的發電玻璃就能滿足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這樣一塊神奇的玻璃壽命可達30年。
碲化隔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優點:理想的禁帶寬度、高光吸收率、轉換效率高,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光電轉換效率約為28%。電池性能穩定,一般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設計使用時間為30年。電池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容易實現規模化生產。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在生產成本大大低于晶體硅和其他材料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其次它和太陽的光譜最一致,可吸收95%以上的陽光。標準工藝,低能耗,生命周期結束后,可回收,強弱光均可發電,溫度越高表現越好。擁有這么多優勢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在全球市場占有率上已經開始向傳統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發起了挑戰。
碲是地球上的稀有元素,發展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地球上碲的儲藏量是否能滿足碲化隔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工業化規模生產及應用。過去碲是以銅,鉛,鋅等礦山的伴生礦副產品形式,也就是礦渣,以及冶煉廠的陽極泥等廢料的形式存在。雖然據相關報道,地球上已知有碲十數萬噸,且130~140公斤碲既可以滿足1MW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需要。
碲
目前,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成本正在逐步接近、甚至低于傳統發電系統的,這種廉價的清潔能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關注,各國均在大力研究解決制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的因素,從而使碲化隔薄膜太陽能電池成為未來社會的主導新能源之一。
發電玻璃的概念原先是美國最先提出來的,并且被視為優先研發技術,但是美國沒想到的是他們辛辛苦苦研發多年的技術卻被我國率先實現突破。
讓我們為中國崛起的世界第一點一個大大的贊